总感觉买不起房,这是个很普遍很扎心的问题。很多人会说,还不是因为房价太高,收入太低。要是收入能多一点,房子能便宜点,我就能买得起了。
错!就算收入再高一些,房价再低一些,你也还是会买不起。
为什么?因为绝大多数人对买房这件事,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执念:一步到位。
所谓一步到位,就是认为买房就要买最好的,面积要大、朝向要好、视野要开阔,最好是学区房……这种心态让很多买房者吭哧吭哧赚钱,省吃俭用存钱,而迟迟下不了买房的决心。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面子。你看我在小县城住150平的大房子或者乡下有别墅,这城区60平的老破小,要是来几个亲戚朋友,多没面子。
佳田未来新城售楼部小编觉得问题的关键是:前面永远有更好的!所以哪怕你赚钱再多,也一样会感觉买不起。
比如你孩子上学。你会让他随便上一个吗?不会。只要你能负担得起第2名的学校,你就不会让他上第3名的学校,你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。那如果你负担得起第2名呢?还是不行,最好进第1名的学校。
只要存在排序,就只有一个第一名,哪怕这个第一名不一定是真的,大家也都想去,那谁应该去呢?这时候,游戏难度就会不断加大,一直大到普通人感觉够不着而放弃。
绝大多数人的人生中几个重要的事情,都是想要最好的,比如工作、婚姻、医疗,教育,房子。
能进大企业,就不会进小企业;能嫁给高富帅,就不会嫁给矮穷矬;可以去一个三甲医院看病,就不会去社区医院看病;孩子可以上一个第一名的学校,绝不会让孩子上第二名的。这就像网络带宽一样,当年512k的时候大家觉得不够用,现在几十兆还是不够。因为人的需求在不断增加,新的应用在不断出现,导致带宽永远不够用。
只要每个人都想要最好的,那就多少都不够;只要有更好的,房子就会永远感觉买不起。
另外,工资为什么追不上房价?
所有希望攒够了钱再去买房的人,都会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,就是钱攒的越久,攒的越多,房子反而会越买不起。
等钱攒够了再去买房,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:你在拿现金资产去追一个实物资产,你永远不可能追上。因为这是一个不停通胀的社会,全世界都一样:实物升值,货币贬值。
这意味着你的钱存得越多,你的资产缩水就越严重,就越不可能追上物价,房价就更不用说。同一笔钱20年前的你可以买一套房子,假如你存在银行,20年之后你可能买一个厕所都不够。你只有在20年前把你的纸币换成另外一种实物,比如买一块能长期持有的地,你什么也不需要做,在20年后,用这块地再换回一套房甚至更多套,这叫用实物追实物。你得换一个方式,把钱换成另外一个实物资产,用实物资产去追实物才能追上的。
工资永远之所以永远追不上房价,还因为劳动的回报是有上限的,你一天只有24个小时,但是通胀是没有上限的。更扎心的是:劳动价值的回报永远在通胀的最末端。通胀的时候是资产价格先涨,涨完了之后工资才开始涨,它有一个传导的过程。再说的直白点,就是每一次大水漫灌的时候,都是掌握社会核心资源的人先拿到钱,钱到他们手上的时候,物价是没有上涨的,他们可以为项目购买原材料,购买优质资产,等钱进入市场慢慢流动起来,物价就开始上涨了。等打工人拿到钱的时候,放眼望去,物价已经追不上了。
另外,富豪的资产中,现金的占比很少,所以通胀对他影响很小。还有,富人之所以是富人,一个重要的手段是负债,就是他有很多钱是借来的。这意味着,钱越贬值,他就越占便宜。
而对那些穷人来讲,通胀对他也没有什么影响。因为他没有钱,通胀就没有办法稀释他的财富。他所有的财富都是自己的劳动,干一天活拿一天钱。通胀越多,劳动力的价格就越贵,他拿到的报酬就越多,面对物价上涨,买不起的东西,他可以不买。所以通胀来了,对最穷的人也是没多大影响的。
佳田未来新城售楼部小编觉得真正有影响的,是中产阶级,是那些有点钱,但也没那么有钱,买不起多少实物资产的人。他们的资产当中现金的比例很高。这样的话一旦现金贬值,最吃亏的就是他们。
通胀稀释财富,稀释的是以现金形式存储的财富。那我就以其他形式存储不就行了?对于普通人而言,最好的方式是买房。你可以看到生活中,同样两个家庭,当年买了房子和没买房子的,尽管他们收入差不多,受的教育也差不多,但后来财富差距巨大?因为在买房的一瞬间,它的资产比例就瞬间发生了变化,从一个可以超发的资产变成了一个不可超发的资产,不是以现金的形式来存储,通货膨胀就影响不到他。还有,买房是要首付30%,贷款70%的,那就意味着那一部分的贷款是不停的被通胀稀释的,这样的话又加速了它财富的升值。
所以,千万不要想一步到位,人生很多事情都不是能一步到位的。尤其买房这件事。先上车最重要。